联通eSIM全面来袭:预约破万背后的通信新革命
联通eSIM全面来袭:预约破万背后的通信新革命
2025年10月,中国联通正式开启手机eSIM业务全国预约通道,截至10月9日预约人数已突破3.7万大关,以“联通eSIM选择更随心”为口号的服务持续升温,标志着国内手机eSIM商用进入倒计时。这一举措不仅是通信技术的重要升级,更将深刻改变用户的设备使用与通信消费习惯。
什么是eSIM?技术本质与核心优势
eSIM全称Embedded SIM(嵌入式用户识别模块),是一种直接嵌入设备芯片内部的虚拟SIM卡,无需实体卡片即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营商配置文件激活使用,功能上与传统物理SIM卡一致,支持通话、流量、短信等基础服务。相较于传统SIM卡,其核心优势尤为突出:
- 极致便捷:无需插拔实体卡,更换运营商或套餐仅需在线操作,跨国旅行时可直接切换当地运营商配置,告别反复换卡的麻烦。
- 设备优化:取消卡槽为设备节省内部空间,助力厂商在轻薄化、防尘防水等设计上实现突破,如联通联合推出的eSIM版“云智AI Pad”便充分体现了这一优势。
- 使用稳定:避免实体卡丢失、损坏或接触不良的问题,同时减少卡片生产运输带来的资源消耗,更具环保性。
不过eSIM目前仍存在局限:设备兼容性有限,并非所有终端都支持;且换机时的号码迁移需依赖运营商系统操作,相较于实体卡插拔略显繁琐。
联通eSIM:从尝鲜到普惠的布局之路
中国联通在eSIM领域早已积累深厚先发优势。早在2018年,联通便率先推出可穿戴设备eSIM服务,2025年更联合GSMA举办首届eSIM专题展,更新5G终端技术规范,其自主研发的eSIM管理平台已支持20余款终端接入。
此次全国预约的推进中,联通同步启动“eSIM尝鲜季”活动,投入专项补贴:购买eSIM版“云智AI Pad”可享立减600元起优惠,还赠送300GB全国流量年包;合约用户通过存费送机等方式可享最高50%补贴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预约与苹果新品深度绑定,国行iPhone Air型号A3518成为国内首款明确支持运营商eSIM的手机机型,联通也成为其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合作运营商。
这种“苹果特例”实为监管与产业适配的阶段性探索:苹果封闭生态提升了监管信任度,“线下核验+空中写卡”的安全方案保障了服务规范,高端用户群更具市场示范效应,为后续国产手机品牌接入提供了参照范本。
套餐与办理:怎么选?如何办?
联通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推出了多元化eSIM套餐,覆盖多场景使用需求:
- 一号双终端套餐:免费期内免功能费,到期后每月10元,支持手表等设备与手机共享主号码资源及计费,适合拥有联通主卡的多设备用户。
- 独立号码套餐:10元/月含500MB流量+60分钟语音,20元/月含1GB流量+100分钟语音,满足新用户或需额外号码的使用需求。
- 设备专属套餐:针对iPad推出300元/年(300GB)、500元/年(500GB)的包年流量套餐,另有适配智能设备的10元至50元分级副卡套餐。
目前用户可通过中国联通APP首页预约海报提交申请,或前往自有营业厅咨询,但需注意当前仅为预约登记阶段,正式开通需等待后续通知。办理后需在72小时内完成卡数据下载,否则无法正常使用,且未完成下载的终端无法再次办理新业务。
未来展望:从“特例”到69亿连接的必然
随着联通eSIM预约的火爆,中国电信已宣布eSIM手机业务准备就绪,中国移动也开启预约,行业普及势头渐显。业界专家指出,联通与苹果的合作将带动更多手机厂商及运营商参与eSIM推广,加速产业变革。
GSMA预测,2030年全球eSIM连接数将达69亿,这一趋势背后是远程实名认证技术的完善与运营商系统改造的推进。对于用户而言,eSIM带来的不仅是设备使用的便利,更是通信服务与智能终端的深度融合新体验。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手机,联通eSIM正推动通信领域从“实体卡片时代”迈向“数字连接时代”。